武經總要約16.6萬字線上閱讀_最新章節全文免費閱讀_佚名

時間:2018-09-14 03:29 /免費小說 / 編輯:宋青書
完結小說《武經總要》是佚名傾心創作的一本歷史軍事、戰爭、鐵血型別的小說,主角東南至,西南至,百人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雙柳東寨,東至大渦寨十里,北至幽州固安縣。 雙柳西寨,東至雙柳寨十里。 雄州,治歸信縣,本涿州瓦橋關,在易州如

武經總要

作品字數:約16.6萬字

作品長度:中篇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武經總要》線上閱讀

《武經總要》章節

雙柳東寨,東至大渦寨十里,北至幽州固安縣。

雙柳西寨,東至雙柳寨十里。

雄州,治歸信縣,本涿州瓦橋關,在易州東,當九河之末。周收復三關,此其一也。地控幽薊,故建為州。至淳化中,創田,以捍戎馬走集。今知州兼河北緣邊安營田使。東至霸州九十里,西至順安軍八十里,南至莫州二拾裡,北至溝河叄十里。今為保定府雄縣。

寨四:

木場寨,東至三橋子寨五里。

張家寨,東至木場寨三里。

王家寨,東至張家寨十四里。

向陽寨,東至馬村寨十八里。

莫州,治文安縣,漢鄚縣地,唐景雲中分瀛州屬邑,置州。南縣君子館路至瀛州百餘裡,北緣堤岸至雄州三十里,東至保定軍。塘泊狹,舊置部署以下兵官,屯兵萬人,以護塘泊。東至保定軍六十里,北至雄州三十里。

一、塘東起滄州界,去海西岸黑龍港,西至乾寧軍,沿御河岸(以破船澱、澱、灰澱、方澱四澱成一)。其東西約百二十里,南北九十里至一百三十里,約五尺。

一、東起乾寧軍,西信安軍御河西(以鵝巢、陳八、燕丹、大光、孟家五澱成一)。其東西約一百二十里,南北三十里至五十里,丈餘至六尺。

一、東起信安軍御河西,至霸州莫金(以紋、得勝、下光、小藺、李子、大藺六澱成一)。其迂直,東西七十里,南北十五里至六里,六七尺。

一、東北起霸州莫金,西南保定軍幅墓寨(以糧料、回澱二澱成一)。其東北二十七里,南北八里,六尺。霸州至保定軍沿塘岸行,其最為狹。至鹹平、景德,頻年南牧,霸州、信安軍並胡馬歸路。

一、東南起保定軍,西北雄州(以百世、黑羊、小蓮花三澱成一)。其東西六十里,南北二十五里至十五里,八九尺。

一、東起雄州,西至順安軍(以大蓮花、洛陽、牛橫、史軍、康澱、池疇、羊七澱成一)。其東西七十里,南北三十里至四十五里,一丈至六七尺。

一、東起順安軍,西邊澱至保州(益以齊女、宜子、定勝、勞澱四澱,成一)。其東北三十餘裡,南北百五十里,一丈三尺至一丈。

一、起安肅廣信軍之南,保州西北,以沉沔河聚為塘泊。南北二十里,東西十餘裡,五尺至三尺,號沉沔泊,至西山約三十里。

一、自保州西距泉、尚泉二如贺成,並方田稻田。南北東西各十里,五尺至三尺,號四塘泊。

右塘之北,畫河為界,所以限南北,謹障塞也。初,淳化中,雄州何承矩制置緣邊屯田,以大理丞黃懋充判官。懋於河北大興作田,緣山導泉,倍省工。以陂塘甚多,引溉田,公私獲利,因詔承矩領護之,發戍兵萬八千人給其役。承矩於順安軍西開易河蒲,引東注至海,東西三百餘裡,南北五十七里,滋其陂澤,築堤貯,為屯田以助要害,捍蕃騎侵軼。時多為將帥所沮雲:甲馬雄盛,不宜示弱。殊不知地利者,兵之助也。又順安至西山,地跨數軍,不遙百里,維有兵陵岡阜,而多泉瀆,因而廣之,審地而制塘埭,令滄州乾寧軍常督壕寨吏專視斗門如油,旦夕俟海至,放入御河,東置堰以益塘,由是順安軍東瀕於海,廣袤數百里悉為稻田,莞蒲蛤,民賴其利。宋太宗以為渠田之設,制胡馬之技,又以安司專制置緣邊浚陂塘、築堤為條式畫圖,以付邊郡屯田司,東自泥姑海,凡一百六十里;西盡邊吳泊,凡歷七州軍。復據樞密使夏竦上言:沿邊塘泊,自海而西,至邊吳澱及安肅軍、保州,而西接西山路,闊壹百餘裡,其間有鮑河、曹河、徐河、喉泉、尚泉、方順河、安陽河、唐河,儘可堰截,引灌注以為塘澱。遂詔修保州、廣信、安肅、順安、永寧五州軍堤,作匯之備。惟跳山以西,有壅不可到處,第密種所宜樹木。祥符中,緣邊官地所種榆柳三百萬。真宗出圖以示輔臣曰:可以代鹿角及開陷馬坑。委州縣守宰主役。此並中國戰守之助也。先是太宗時,患北戎侵軼,亦嘗置開方田,使以陷胡騎。鹹平中,上封人孫士龍及靜戎軍王能,並言方田之利,請置於北邊。能請於軍城東新河之北開之,廣袤相去皆五尺,七尺,狀若連鎖(俗謂之解鐙),東西至順安、威虜軍境。仍以地圖來上。是詔令:靜戎、順安、威虜軍界皆置方田,鑿河以遏胡騎。今保州、廣信、安肅軍境皆可設定,與竦言陷馬坑類,極邊賴之,與塘共為利也。

論曰:今北邊控扼之方,中國形之地,西自黑蘆,東距滄海,其間叄百餘裡,中國得地者多,匈得地者寡,何哉?自順安軍東至莫州二十里,皆是川塹溝瀆,葭葦矇蔽,泉縱橫,此乃匈天牢之地也,彼則不能馳騁。又東北至雄州三十里,又東至霸州七十里,又東至海如油,皆是營田堤岸,隰漸洳,此乃匈天陷之地也,彼則不能騎

又自順安軍西至安肅軍約五十里,兩河之間,草木茂盛,乃匈天羅之地也,彼則不能騎戰。又西至廣信軍二十里,二軍之間,地多磽确,此匈天隙之地也,彼則不能奔衝。此中國得地形之多也。夫引弓之民,恃其騎,利在平地;中國多步兵,利於險阻,趙魏之比,燕薊之南,千里之間,地平如砥,兵法謂“走不逐飛,步不逐騎”,較然可知矣。

今北邊要害,塘之外,自保州邊吳泊西距,廣袤五十里,可以入,乃中國與匈必爭之地。自牟山至柏山,凡路十餘,八角油番闊,幾二千步,其餘千步,泊二十步;定州安陽趨北山路,嶽嶺北寨趨蔚州界石臼、銀坊治山路,併入寇之所,此守邊之將所宜經略也。若胡馬南牧,王師分入虜境,牽制其,則保州沿邊都巡檢緣西山路入幽薊(鹹平中出師大有擒獲),北平軍路部署出飛狐路入蔚州界,東莫州路部自溝河入涿州界,河東麟府路軍司馬渡河入天德界(鹹平二年,入五川,破黃寨。

景德中,自火山軍路入朔州界),代州部署出西陘等山谷間入雲朔界(景德元年,出軍甚有俘獲),岢嵐軍兵馬出草城川路入朔州界,此扼吭搗虛之義也。北狄入寇,詔分兵三路,以六千騎屯廣信軍,將佐三員領之;五千騎屯保州,將佐三員領之;五千騎屯北平軍,將佐三員領之,以抗賊鋒。始至,勿與鬥;待其氣衰,披城戰。若其南越保州與大軍遇,則令廣信之師與保州兵會,使背受敵,而乘掩擊。

若其不定州,縱軼南侵,則復會北平軍兵贺食入北界,邀其輜重;令雄、霸州、信安軍以來,互為應援。又命將佐三員,領兵八千,屯永定軍;又將佐三員,領軍五千,屯邢州,拒東西路。戎寇將遁,則令定州大軍與三路騎兵擊之。又令將佐三員,統兵一萬,於莫州俟戎騎北去,則西趨順安軍襲擊,斷西山之路。如河,賊由東路,則將佐三員,領兵五千,會莫州路軍,掎角之。

仍命上將一員,將萬兵,鎮大名以張軍

登州附見

登州,古東牟郡,漢黃縣也,唐建州於蓬萊鎮,即今治所也。東西北三面距大海各五里,一路至女真界,揚帆一一夜至馬石山。按《皇華四達記》:北渡海,至馬石山五百里,舊女真國,今契丹界。開年以,女真內附,產良馬,通中國貿易。詔登州大謝島等人戶,特免地租,令許置舟船,渡女真馬往來。淳化中,契丹去海岸四百里建寨,置兵三千,女真朝貢遂絕。一路往三韓,海行,東北歷大謝鼉、湖等島,約三百里。又傍海岸歷青泥鋪、桃花浦、杏花浦、駱馱灣約八百里,自,即新羅界。東控高麗諸國,唐置東牟、東萊二郡守,悉兼守捉使。宋隸京東路,領軍舠魚船、入海戰艦數百,戰。知州兼海內戰棹都巡檢使。

☆、第17章

河東路

《禹貢》冀雍二州之域,而冀州為多,天文觜參之分,秋晉地,秦之太原、河東、上、雁門四郡,皆其境。其地東際常山,西控項,南盡晉絳,北扼雲朔。人生悍,於弓馬,近羌胡,風俗使然。今沿雍熙舊制,鄉兵訓以戰,又招募羌渾泊邊雜之師,分據要害,皆守方綏遠之略也。

並代忻州寧化岢嵐軍路

幷州,古太原也,唐置河東節度,與朔方掎角,以御北狄。統天成、大同、橫、岢嵐等軍。五代為劉氏竊據,宋降劉繼元,始平河東,移州治三。東至真定府五百里,西至石州叄百九十里,南至潞州四百五十里,北至忻州一百八十里。地近胡戎,其俗尚武,為天下雄鎮。今置馬步軍都部署以下兵官,以州為治所。其所統十五州軍,並、忻、代三州,寧化、岢嵐二軍,控契丹雲朔州界雲中、定襄、句注、四盧川、草城川;麟、府二州,守河外十數城;嵐、石、隰三州,火山、保德二軍,緣黃河捍夏國綏州界。本路置州兵及兵更戍外,又領鄉軍義勇一百一十六指揮,總七萬二千九百人。即今之山西太原府。

關寨四:赤塘關,關城控西北金山嶺一帶,入定襄雁門路,當川穀之,號為險固。宋慶曆中,再加板築,為重複守禦之地。

天門關,關城控西北嵐石谷,天設險阻。宋慶曆中,再加修築,為重複守禦之地。

百井寨,北控石嶺關路,二寨相應援。

陽興谷寨,西北控五臺山嶺,連北界路。

代州雁門郡,宋治廣武城,三面臨邊,自古匈入寇之路,號要害之郡。與忻州相應援,置十三寨守之,仍為沿邊安司治所。東北至契丹應州界七十里,東南至契丹蔚州五百九十里,北至契丹朔州四百七十里。三百里至姜女館,百五十里至媯州。今之太原府代州是也。

縣二:

繁峙縣,在州東六十里,敵樓戰全。代州地形,號午角川。繁峙、崞縣二縣,各屯戍兵,以相掎角。有谷路三抵北界。

崞縣,在州西五十里,敵樓戰全。縣西舊有九河,壹曰羌河,二曰唐昌,三曰馬墟,四曰郜村,五曰龍泉,六曰柏如,七曰王裡,八曰軍坊,九曰宇。淳化中嘗浚之,以捍狄人南牧。西至朔州界陸蕃嶺四十里,南至忻州所寨六十里,北至朔州界分嶺三十里。

寨十三:

凡沿邊十三寨,起代州,至忻州東北故三邊,每寨各當川穀之,控胡騎走集。凡有谷路大小通契丹界四十四。

瓶形寨,距河叄裡,北至梅回寨十五里,東北至契丹靈丘縣界,有谷路三至北界,二通車騎,一通人行。東南至契丹飛狐縣界。

梅回寨,距河叄裡,北至谷寨八里,東北至契丹蔚州界,有谷路三,過車騎。東至契丹靈丘縣界。

谷寨,有井泉,南北至羨興治寨六十里,北至契丹蔚州界,有谷路叄,通車騎。

羨興寨,西北大石寨叄十里,東西至契丹蔚州界,有谷路三,通車騎。

大石寨,距河一里,西至茹越寨六十里,北至契丹界,有谷路七,六通車騎,一通行人。

茹越寨,距河二里,西南至胡谷寨四十里,北至契丹應州界,有谷路七,三通車騎,四通行人。

胡谷寨,距河三里,西至雁門寨四十里,北至契丹應州界。

雁門寨,距河二里,西至西陘寨,北至契丹界,有谷路二,一闊五十步,一才通車騎。

西陘寨,有井泉河,西至土燈寨七十里,按《河東記》“契丹寰州”句注在州西北三十里,即西陘山也。自古匈入寇之路。北至契丹平寇鎮,谷路十二,十通車騎,二通行人。

土燈寨,距河五里,西至石跌寨三十里,北至契丹寰州界,有谷路叄,皆通行人。

石跌寨,西至陽武寨二十里,北至契丹朔州界,有谷路一,可闊十步。

陽武寨,有井泉河,西至樓板寨三十里,北至契丹朔州界,有谷路一,通行人。

(23 / 43)
武經總要

武經總要

作者:佚名 型別:免費小說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